几天前,中国的航空人又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新型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0喜获型号合格证。在广阔的蓝天,又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飞机即将与国内外飞机共同翱翔在蓝天之上。 它的缔造者正是中国登录入口集团公司,一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刚刚重组而成的企业,一家在危机之时受到冲击,却又勇于直面变化,在不断的调整和转型中勇做排头兵的军工央企。 创新:以实力打造竞争力 登录入口承载着国人太多的梦想,它既是大国博弈的高端平台,更是一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 “科技方能兴业,创新才能强企。”面对金融危机,满怀航空报国、产业报国信念的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这样说。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2009年1月,中航工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6%,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没有人知道这个“冬天”到底会有多么寒冷。 尽管如此,中航工业的科技创新之路并未因此而停滞。2009年,中航工业科技创新亮点频现:民机先进气动力设计等预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一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9年度申请专利2147项,同比增长20%。集团公司累计获得130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位列十大军工集团之首。 科技实力就是竞争力。2009年,在全国出口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中航工业的航空产品出口却创造了新纪录:出口成交总额超过1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以枭龙、猎鹰、K8、翼龙、闪电10导弹等产品为主线,中航工业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与巴基斯坦签署的42架价值10亿美元的枭龙飞机出口合同,创我国军贸出口单笔合同金额最高纪录。 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我国登录入口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我国已跻身于能够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 不仅如此,中航工业在确保国防保障任务的同时,还利用技术同源、产品同根的特点,把科技创新的一些成果从军品辐射到了民品。林左鸣说,只靠军品走路,军品的巨大投入肯定难以收回,中航工业只能是个“跛足”的企业。 在他的带领下,中航工业把军民融合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中航工业生产的特种汽车上运用了很多飞机机载设备技术。利用螺旋桨的技术相通性,中航工业研制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其销售收入做到了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并购:抓住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格局也在不断变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航空产业在经历过多次分分合合后,目前正日益呈现“加速整合”的发展趋势。 在林左鸣看来,作为特大型央企,中航工业要想在强者林立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能持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并购,成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林左鸣从金融危机的“危”中看到的更多是机会。“我们在稳住自有市场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并购,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他说。 2009年,中航工业的对外并购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完成11个并购项目。中航工业金城公司并购了国内最大的军用方舱供应商辽宁铁岭陆平公司,极大地促进了专用车辆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化发展。2008年,特种车辆销售收入为10亿元,2009年跃升为23亿元,2010年确保60亿元,力争80亿元。中航国际深圳公司收购上广电第五代TFT生产线,使中航工业的中小尺寸TFT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 最值得中航工业人自豪的是,中航工业西飞公司于2009年成功收购了奥地利知名复合材料企业FACC公司,这不仅是中国乃至亚洲航空制造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在中欧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并购。 当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FACC正面临效益不好,企业难以为继的难题。在成功并购之后,中航工业实现了高管层的协作融合,企业并购后效益很好,去年的赢利超过了原有的预期。今年4月中旬,FACC与波音公司签订了B737NG和B757飞机翼梢小翼合同,金额达到3亿美元,产品交付预计会持续到2019年,今年的赢利情况预计还会上一个新台阶。未来,林左鸣还计划实现FACC上市,获取更大的回报。 在不断并购的过程中,中航工业在坚持发展主业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行着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林左鸣坚信,要成为世界强者,必须要像其他成功者一样,具备驾驭多元化的能力。“做强和做大相辅相成。如果不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我们就很难成为世界级的体现综合国力的大集团。” 融合:向“万亿”目标奋进 航空市场不是区域市场,而是全球市场。航空产业的竞争不是区域竞争,而是全球竞争。在林左鸣看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是中航工业向世界强企迈进的必然选择。 2009年,中国登录入口与世界航空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转包生产到技术合作,从合资经营到风险合作,从战略引进到战略并购,中航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迈出一个个可喜步伐:与霍尼韦尔、空客、CFM、古德里奇、赛峰、GE、欧直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航空企业,在飞机、直升机、发动机及短舱、起落架、刹车系统、航空电子、复合材料、科研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合资企业,开展风险合作。 开放的姿态赢得了喜人的成果。目前,从枭龙、K8、L15到ERJ145,从EC120、S-92到6吨级直升机项目,中航工业在飞机、直升机制造领域国际合作走向多样化,国际合作的层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舟60、运12飞机以优良的性能打开了国际市场,实现批量出口。枭龙飞机不仅一次出口巴基斯坦42架,还出口了飞机生产线,实现了从单纯出口航空产品向出口航空技术的转变。 不仅如此,中航工业与法国联合研制的EC175直升机项目去年在法国实现首飞,标志着我国航空制造企业走上了国际先进直升机研制的大舞台。 此外,中航工业与波音等国外知名航空企业建立了转包生产、加工贸易等合作关系。林左鸣说,中航工业的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在最近6年内翻了两番。中国生产的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已成功装配世界主要客货机型。中航工业正逐步在成飞、西飞、沈飞、哈飞、西航等企业形成优势突出的飞机舱门、机翼、尾段、复合材料、发动机部件研制基地。 2009年,中航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910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利润近100亿元,同比增长32.2%。不过,林左鸣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的规划中,中航工业的经济规模要以每年高于20%的速度递增,在2020年跃上一万亿元的目标。 “在全球军工产业转型、军民产业融合发展、登录入口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增添了挑战‘万亿’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林左鸣说。 (2010年5月27日 来源:新华网 记者 樊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