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也是“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作为连任5届的资深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登录入口型号总师樊会涛长期关注通航产业建设与发展,在履职期间曾多次提交相关建议。
“今年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设中国大众低空天路网的建议,低空经济产业可与交通、物流、农业等多个领域相结合,能为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服务和新的消费体验,未来将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领域。”樊会涛说道。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为2.3万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元。
“大众低空天路网作为低空经济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需要全面长期推进的国家基础战略工程。”
樊会涛介绍,大众低空天路网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少,在全国现有交通运输体系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实现空地相连、空水相连,在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山区、海岸线、岛屿优势突出。其在覆盖性、可达性、经济性、快捷性、机动性、方便性等很多层面上与现有其他支柱基础交通运输体系相辅相成,可作为现有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补充。
“无论是城市与城市、县与县、乡与乡、部分村与村,企业甚至私人,都可成为大众低空天路网的覆盖范围。”樊会涛表示,大众低空天路网有着万亿到数十万亿基础产业,及在此之上的产业链发展空间和超百万、甚至数千万的高端就业规模市场发展空间。
当前,虽然“低空经济”概念正在火热升温,各地政府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希望能够抢滩低空经济这片万亿级“新蓝海”,但樊会涛坦言,推动建设我国大众低空天路网尚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现在,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没有成网连片,空域划设不精准、空域审批报备程序繁琐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截至2022年,我国通航机场仅399个,不仅地区分布不均衡,大部分机场功能也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虽说我们看到许多地方政府出台规划、政策、意见,积极推动通航产业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风险预判不足、资源配置不到位、带头示范应用不够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樊会涛在提案中提出,希望加强相关政策法规支撑、做出顶层设计、细分工作事项、明确责任主体,同时希望大众低空天路交通运输体系能够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十五五”期间重点建设。
“低空天路网的主体是通用机场,要在‘扩数量、提质量’上一并下功夫。”樊会涛建议,应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重点建设小微通航机场,打造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
此外,樊会涛还建议成立国家低空经济产业领导小组,并在国家空管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各省分别下设低空空域管理局、民航低空管理局、低空空警总队、低空通航监管局,进一步优化低空管理体制,促进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